深圳鼎益丰商道天下:中产阶级 的消费狂欢
中国深圳
万象城
华灯初上,光影迷人,巨大的LV标志在夜空中闪闪发亮。孤单作战两小时,玲达拎着战利品走出商场,满心喜悦,脚步轻盈。
玲达很年轻,90后双子座,自称“不是富二代”,但天生热爱时尚。三年前,玲达第一次入手奢侈品,那是一个美丽的圣诞夜,乘着灯光和夜色,她惴惴不安地走进商场,终于将那只心心念念许久的包包收入囊中。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夜色,同样的品牌,不同的是,那份微妙的心情。最初,玲达将之捧若珍宝,颤抖珍惜,唯恐失去;如今,她云淡风轻,理直气壮,对网上民众围剿“炫富”的言论不屑一顾:“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趁着年轻不奢侈,什么时候奢侈?”
旧时富豪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简短街头采访后,玲达走向汹涌的人流,那只包包也随之消失在物欲交织的街头。
事实上,在中国这场奢侈品消费狂欢中,主角并不是所谓的达官贵族,而是高级白领乃至金领为主的中产阶段,他们通过消费奢侈品牌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味,显示自己的财富、身份和地位,努力想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
其中,也不乏普通白领的身影。为了买一款LV的新款手袋,很多女孩甘愿兢兢业业攒下几个月的工资,即使天天吃泡面也在所不辞。更有甚者,为了出名、上位,有的女孩在网络上大肆炫富,用各种奢侈品制造奢华、优雅、精致的假象,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出卖肉体,组织豪赌,来换取奢侈的筹码。如郭美美的私藏奢侈品,令人目不暇接,最终锒铛入狱。
万象城三楼,古驰香水专柜,销售小姐正在推销一套竹韵香水,活动价1280元。明知我们此行并非购物,但她的热情丝毫不减,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
“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香水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韵香水)。”她喋喋不休,认为每个女孩都理应有一件像样的奢侈品,还将苏东坡的文人气节,迁移到对香水的态度上,令人不禁哑然一笑。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万象城的奢侈品消费者80%是女性,男性购物消费则以送礼为主。而在最近一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
1在中国,奢侈品牌消费60%是出于一种彰显的、炫耀性的外在消费动机。
2奢侈品主流消费群体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却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3中国人购买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个人用品上,而发达国家则以房屋、汽车、合家旅游等奢侈品为目标。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主要还停留在个人身份象征和炫耀性方面。在查达哈的《奢侈崇拜症》一书中,奢侈品消费被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镇压、金钱之始、炫耀、适应、生活方式。当今的日本,被归入“生活方式”一类,而中国则被定位在第3个阶段——“炫耀”。由于中国对奢侈品所代表的生活理念尚处于启蒙阶段,这种象征性消费更多地凸显于一种“炫耀性消费”。
早在1899年,经济学家凡勃伦就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凡勃伦认为,要获得尊贵与荣耀,并保持尊荣,仅仅拥有财富或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一种外在形式的证明。因为尊荣必须通过一系列物质和形式的证明才能获得。而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