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建院一周年

网络编辑 2017-9-6 1357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一周年院庆9月4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数百名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展望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议题,见证了研究院多份重要研究成果的发布。

  会上,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理事长史建平致欢迎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英格兰银行高级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Michael Sheren,联合国副秘书长高级金融顾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nquiry 联合主席Simon Zadek发表主旨演讲。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主任(CEO)、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执行理事长王琳晶发表总结致辞。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6年9月26日由天风证券捐赠建立,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研究院前身为2011年9成立的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并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

  会上,史建平代表中央财经大学向到场嘉宾表示欢迎并对绿色院建院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绿金院自建院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多项成绩,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股票指数、环境压力测试等金融产品创新、能源金融研究、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与研究等方面创新发力,同时在气侯金融碳市场研究等领域保持优势,持续产生成果。在绿色金融中外交流理念的传播与推广,青年人才培养等领域综合发力,为推动中国绿色金融智力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过去几年间,在各方共同推动下,中国绿色金融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去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9月,在中国推动下,绿色金融首次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2017年,绿色金融再次成为德国G20议题。6月,全国设立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各地改革试验区陆续出台试验方案或任务清单。在政策驱动下,各地都在探索适宜的绿色发展新思路。绿色金融已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一片向好。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高度肯定了绿金院的工作成绩。在主旨演讲中,马骏指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看,政策层面发展绿色金融的共识已基本形成。尤其在国内,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此前七部委也发出《指导意见》,形成35条具体内容,这些都标志着绿色金融已经形成国家战略,且有较具体的部署。

  马骏认为,要在能力建设方面取得进展,下一步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方法和工具,今年G20领导小组推的两个议题都和方法与工具有关。比如,环境风险分析,其中包括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压力测试,使用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本机构如何避免更多的高碳风险和在污染性资产方面可以作出努力,通过这些努力如何来规避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市场、信用和法律等风险。

  二是产品开发能力建设。更多涉及到银行、保险和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他们所做的各种各样的绿色金融产品。比如,保险公司也在开发关于绿色保险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对新能源项目和绿色建筑的投资信心。还有是关于各种各样环境权益的,融资办法等。

  三是绿色金融需要大量人才。目前大量绿色金融产品仍在一些较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开发和推广,在地方的推广和应用较为有限。要做到有效地推广应用,一定需要大量人才。

  英格兰银行高级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Michael Sheren会上表示,在过去五年中,包括中国以及G20的其他国家都已加速了在绿色金融上的部署,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都在涉及绿色金融。

  Michael Sheren表示,银行从业人员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利润、回报。但在实体经济中,还应去了解环境风险。正确评估环境风险,能更好地让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正确的融资导向。英格兰银行三年前就开始推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希望到2025年能够把碳排放降低80%。中国很多企业和政府希望引入英格兰银行所推行的一些措施,因此英格兰银行和央行有了相应的合作,希望能在中国开展更多的绿色项目。

  联合国副秘书长高级金融顾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nquiry 联合主席Simon Zadek表示,我们过去往往忽略了环境和金融之间的联系,有些人认为,环境问题就是属于环保部的,不会去找政府相关金融部门。改善环境,不仅需要从环境方面加强监管,我们可以考虑能否更深层次地进行创新,金融体系、金融制度本身需要是绿色的。

  谈及具体实践和建议,Simon Zadek指出,目前整个全球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量已非常可观。但与此同时,在如何让资产组合变的更加低碳和绿色上,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融资更好地提高绿色的比重。同时,也需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投资公司提高自身绿色投资比重,按照整体金融规模来看,这部分还非常小。

  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对建院一周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王遥表示,一年来,绿金院把握建院宗旨,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战略,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在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组织机制建设、合作与交流、传播与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

  王遥提出,接下来,绿金院将进一步完善机构和团队建设,进一步强化研究工作的创新和转化能力,不断推进高品质和有影响力的研究,在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等领域向纵深发力,推动相关学科的学术理论建设。搭建中外合作桥梁,持续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加强绿色金融理念传播与推广,研究把握综合做强绿色金融发展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的实践路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各实践主体的能力建设,重视校园及社会人才的培养,指导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青年国际研究会的进一步有序发展。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主任(CEO)、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长王琳晶肯定了绿金院在王遥院长带领下所取得的各项成绩。过去一年,天风证券捐赠中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收到很多正面反馈,绿金院在一年之间的成果令人欣喜。

  王琳晶指出,绿色金融也有“三讲”的问题。一是要讲“政治”,绿色金融是政治正确的概念,习总书记阐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念,恰恰体现了绿色金融的政治正确性。第二是讲“效益”,开展绿色金融实践,一定要落地,要追求实效,责任也不应与盈利成为相对的概念。第三是讲“时尚”,欧美的绿色发展和环保行动包括绿色金融,很多时候是与时尚活动结合在一起,与一些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绿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能吸引公众人物加入我们的工作,与他们一起成为工作伙伴,一起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我想会收到更多效果。此外,年轻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实践路径。

  推动学术研究,以及成果的创新和转化是绿金院发展的核心任务,会上,绿金院发布了六份报告,分别是《资产管理业环境压力测试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领先股票指数方法学》、《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17)》、《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多边开发银行合作和绿色金融的作用:亚投行与欧投行合作潜力的案例研究》、《中国大宗商品进口融资绿色化》(与剑桥大学合作)。

  报告发布现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施懿宸表示,《资产管理业环境压力测试报告》是今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发布的十项主要成果之一。该研究以沪深300指数为研究目标,实证结果发现碳风险上升将导致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下跌,也发现环保处罚增加将导致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下跌,并造成沪深300指数的市值减损。最后,该研究探讨水资源风险,实证发现水资源风险将导致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下跌。未来因为环境问题造成的金融风险问题可能进一步升高,如环保处罚、水资源、大气污染、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公共事件等风险都将对相关的金融实践造成影响,因此未来把环境成本内生化,在金融业的各分支中进行普遍的压力测试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领先股票指数方法学》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企业“绿色表现”的定性指标。第二,企业“绿色表现”的定量指标。第三,企业负面环境新闻及环保处罚。通过企业公开数据挑选绿色表现更优秀的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企业绿色化程度的价值标尺和投资工具。通过以沪深300股票为样本,运用本方法学挑选绿色表现前一百名形成“沪深100绿色领先股票指数”,该指数在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回测股价绩效表现明显优于沪深300指数将近一倍,这说明绿色表现程度越高的企业,其业绩与股价表现也更加良好。

  “能源金融在中国尚属较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在借鉴同行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能源金融的理论体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能源金融研究室负责人徐洪峰在《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该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的能源金融战略和政策,并分析了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的两方面重要背景。从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能源金融实践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最后,对中国能源金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促进中国能源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崔莹在《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应分阶段推进,覆盖行业逐步增多,在每个阶段的发展各有侧重。配额分配应采取“中央制定为主、地方调整为辅”的分配方式,并逐步从无偿过渡到有偿。为提高市场流动性,应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并且逐步推出碳金融衍生品。在市场监管方面,应由发改委与证监会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组成全国碳市场监管体系。在现有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地区的交易所中,应该选择一个作为全国碳交易中心,其余转型为营业部式机构。我们提出的全国碳市场构建方案,力求以最优的市场顶层设计服务于参与碳市场的各方主体,助力于区域性试点碳市场向全国统一碳市场的顺利过渡,促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合作部负责人Mathias Lund Larsen在《多边开发银行合作和绿色金融的作用:亚投行与欧投行合作潜力的案例研究》中指出,在平等合作中,两家多边开发银行可以实现双赢。亚投行可以帮助欧投行拓展其在亚洲的业务。欧投行可以协助亚投行推动组织机构的专业化进程,尤其是在绿色金融领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贸易融资实验室负责人孙瑾在《中国大宗商品进口融资绿色化》(与剑桥大学合作)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中国大宗商品进口融资绿色化”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支持软性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是日益重要的议题,然而目前中国的银行在贸易融资绿色化方面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多方合作向前推进。


最新回复 (0)
返回